蒙古足球联赛外援-蒙古足球国家队

中国足球发展史

蒙古足球联赛外援-蒙古足球国家队

中国足球发展历史分为:中国古代足球历史和现在中国现在足球历史,具体如下:

中国古代足球史:

足球运动,最早的起源在中国。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出现了“蹴鞠”或名“塌鞠”。最早的说法见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临富甚福而实...塌鞠”。到了汉代,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,蹴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,几乎是万人空巷。

唐代是蹴鞠的鼎盛时期。到了宋代,两个球门的踢法已经不见了,主要流行一个球门或是不用球门。这种方式运动的技术性和娱乐性都增强了。清代由于民族风俗的关系,十分喜欢在冰上蹴鞠(最早的冰球运动)。玩时分为两队,每队数十人,球掷起后,两队争踢,以球在自己本方队员的脚下传递为乐。

中国现代足球史:

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国家队曾集体去匈牙利留学,并与1958年回国,可惜冲击1958年世界杯决赛圈失败,打击不小。其后的时间内,是十年“”,在一个“政治第一”的年代,足球被禁止了。改革开放之后,苏永舜率领中国队冲击1982世界杯决赛圈失败。

1985年5月19日,由于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主场败给了香港,失去出线权。1988年的奥运会和1990年的世界杯,中国队擦肩而过。1979年开始改革,开始对外开放,但足球上与“洋教头”的“再一次亲密接触”却一直等到了90年代。

1992年,谋求开拓发展的中国队将请来了施拉普纳,但是冲击1994年世界杯决赛圈又再次的失败了。1994年,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全面启动,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。

1997年的戚务生,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”,冲击世界杯力不从,所以惨败大连金洲,国人继续失望。

中国女足于1982年建立,但是长期以来女子足球在中国并不普及,仍然处在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,体制和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专业体育时代,第一代女足球员仍然活跃在赛场上。只有在1996奥运会,1999世界杯上中国女足两度冲击冠军未果,屈居亚军之后,全国才掀起一定的女足热。

在1915年到1934年,中国获得了远东运动会的九连冠,并于1936年,1948年两次入围奥运会。这时,中国足球在亚洲是当之无愧的霸主。

扩展资料

中国足球获得的成就:

1、1959年,中国国家队战胜了匈牙利奥林匹克队。

2、1959年,中国建国十周年在北京举行的“中、苏、匈三国足球对抗赛”上,中国足球队获得亚军。

3、1960年,在“中、朝、越、蒙四国足球的对抗赛”中,中国足球队夺得冠军。

4、1966年,中国足球队获得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足球比赛的亚军。

5、1976年,中国足球队获第六届亚洲杯季军。

6、1978年,中国足球队获第八届亚运会足球比赛第三名。

7、1984年,第八届亚洲杯上,中国足球队获得亚军,这是建国以来中国足球队参加亚洲重大的国际比赛获得的最好成绩。

8、1987年,中国足球队获得二十四届奥运会小组出线权,虽然在决赛阶段未获得小组出线权,但终究实现了冲出亚洲的宏愿。

9、1992年,中国足球队获得第十届亚洲杯第三名。

10、1994年,中国足球队获得第十一届亚运会银牌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中国足球

宋末时的蒙古为什么能迅速强大?

中世纪是“草原狼”的世纪。以蒙古帝国为巅峰的草原部落武装纵横世界,天下无敌,他们在欧亚大陆上创造了惊世的战绩。

一个人口不过百万的草原部落,凭什么能够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世界?

人言蒙古人的崛起,主要靠的是战马。诚然,比之其他部落民族,蒙古部落具有一个天然的优势,那就是大量的战马,蒙古民族就是一个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游牧民族,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不需过多的训练就可以武装成优秀的骑兵。

然而,拥有战马、骑兵的游牧民族多矣,为什么他们没有达到蒙古部落的扩张程度?可见,战马、骑兵只是一个原因,而内部与外部环境产生“发酵”才是更值得探讨的要因。

关于内部“发酵”无需多述,世所共知:这个部落间出现了一个超群绝伦的头人成吉思汗。他没有受过什么军校训练,但对军事无师自通,创造了“千户制”:打破部落编制,对所有臣民进行户口登记,将其按照十户、百户、千户的结构纳入“军民合一”的组织框架中。以往的部落贵族皆以百户长、千户长的身份充任国家官吏。一旦有战事,各级“军民组织”便携带武器、马匹及粮秣,在各级长官率领下出征作战,70万之众“军民”,转身就是70万蒙古铁骑。

“军事天才”型头人与军政是蒙古部落内部“发酵”的主因。但同时,外部“发酵”也不可或缺,而这个“外因”,对当时的人们来说,颇为“神秘”。

众所周知,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是灵活机动,他们善于在草原与平原野地冲杀作战,而不善于攻城拔寨。当年宋金两国形成拉锯战,亦有宋军善于守城之因。

“草原狼”是进攻型的,既然进攻,战场的选择就由不得他们。所以攻城是他们必须要过的关口。金国亡国前夕,其“守成”之愿比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。蒙古灭金之时,大规模的战役也非野地冲杀,而是攻城拔寨。当时金国已经成为“中原大国”,基本结束了“游牧状态”。他们在城里呆着也很舒适,何必再到空旷草原野地、狩猎游牧?

成吉思汗在其刚起兵时,一直视金人为其最强劲的对手,但居庸关一役,蒙古军队与金兵交手,金兵大败,溃不成军,而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中都,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。直至亡国,也没有遭到多少凶猛的抵抗,比宋军还顺从几分。因为他们打不过,也守不住。

而宋蒙相持五十年,五十年间,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。前两次,南宋一胜一平。第三次,南宋完败,以崖山为结点,宋亡。 宋之所以能跟蒙古军打持久战,这里,不仅有他们的“守成之愿”,更管用的,就有他们的“守城”功夫。

然而,打到中原腹地的蒙古军,突然敢于攻城,又变得善于攻城。因为他们拥有了云梯、强弩、火炮。这让守城的金宋两国很是吃不消。他们惊讶发现,蒙古兵除了骑马野战之外,又获得了攻城作战的武器和技能。

一个草原部落,突然拥有了攻城的云梯、火炮。军事科技水平突飞猛进,这神秘力量来自何方呢?

这个神秘外因,主要来自中原内部——汉人的技术援助。这种技术援助,在蒙古崛起的过程中,一直相辅相成、发挥“神秘外援”之力。

历史非常眷顾中世纪蒙古民族,当时由于女真族的金国占据中国的北方地区——华夏族的文明中心、对汉民族采取了非常残酷的压迫,所以金国治下的汉人迫切希望能够打击金国,许多汉人工匠将制造云梯、强弩、火炮,带到了蒙古军营。令这支骑兵在具备野地作战的“武功”同时,又具备了拿下世界所有城池的“武器”。

这里,当然还有南宋***“战略眼光”的“贡献”。他们的“战略眼光”的表现是“养狼”加“杀狼”。作为受尽“夷国”窝囊气的***,他们养狼,用岁币银把女真喂大,等待蒙古出现时,助蒙古杀女真。蒙古灭金前,南宋是要钱给钱,要物给物。而南宋在军事上尚能领先塞外四国的,就是武器和技术。

就军事技术而言,宋朝由于拥有巨额军费和强大的科研实力,在军事科学技术上是当时领先的,宋军当时的装备也是最先进的,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大量装备火器的军队,曾公亮就在1044年编著了《武经总要》,其中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,还有为数甚多、种类齐全的火药武器,从“”到“地雷”都有,甚至还有“枪榴弹”以及“火焰喷射器”。

宋军与蒙古军合灭金国时,蒙古军的火器,完全由宋军提供。如果不是宋朝***“愚蠢又勤快”的“战略眼光”,养狼杀狼,先后令契丹女真消亡,使草原“狼界”失去生态平衡,导致“一狼独秀”,后来蒙古能否崛起尚是未知数。

而那些汉人工匠,为什么自愿帮助蒙古骑兵呢?显然,中原汉人曾把这个也饱受女真压迫的部落,一度看做“正义之师”。希望他们推翻腐朽的金国统治,帮他们摆脱民族压迫。

孰知走了一老狼,来了一饿狼。蒙古骑兵的确踏平了金国,但是中原汉人被压迫的命运不仅没有改变,反而在饿狼的统治下,变本加厉。

金国统治下的汉人,虽然饱受民族压迫,但是从国家法律上,毕竟没有公然列为“下等人”;而蒙古灭宋建立的元朝,公然立法,将中原汉人列为“三等人”。助蒙古骑兵如虎添翼的汉人工匠们,万万没想到,战争胜利了,本民族回落到这步天地。

当然,元朝的统治者虽然野蛮,但并不糊涂。他们知道为自己插上翅膀的“神秘外援”的作用。忽必烈歧视汉族读书人,但对于“有技术”的汉人,还是比较客气。他入主中原,一度取消了科举制,把读书人化为“臭老九”行列,但对于汉族工匠及技工,却给予官职。元朝的中下层官员,也有大量汉族人士。而这些汉族官员,并非是通过统一的考试科举录入的文官,而大都是一群“技术官僚”,足见成吉思汗后人对技术人员的重视。当然,在整个民族压迫的大环境下,这些汉族“技术官僚”也没多大话语权,这些“理科生”中规中矩,亦步亦趋,只知奉命做工。

无论当初的“外援力量”愿不愿意看到,历史就是给出了这样结果—— 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,再收回去就由不得开瓶人。

得到中原军事技术的蒙古人如虎添翼,修炼成了世界“武状元”。13世纪,如日中天时的蒙古军队已不是简单的草原轻骑。汉族的火药武器、耐力十足的蒙古战马、女真族重甲骑兵集粹在一起,使蒙古帝国的武力达到了一个令世界瞠目、无奈的地步……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